学校新闻

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学校新闻

我校“繁星”社会实践团赴井冈山开展“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

发布部门:团委 发布日期:2025-08-14 点击量:

7月26日—8月3日,我校“繁星”社会实践团9名师生奔赴江西省井冈山市参加2025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团队围绕“从红土地到医护岗:井冈山精神浸润职业素养的轨迹探寻”这一课题,深入探究井冈山精神与医护职业素养之间的内在关联,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探寻革命精神滋养医者初心、淬炼职业担当的生动历程。

井冈山1.jpg

重温红色记忆:让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开班仪式上,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管理中心主任王强带领大家回溯“八角楼的灯光”,那束穿透历史的光芒,照亮了信仰源头的初心密码,让红色基因的种子在大家心中悄然扎根。在三湾改编沉浸式课堂,历史场景与理论解读相互交织、共振,师生们真切触摸到“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智慧,在情境共鸣中深刻领悟革命队伍凝心聚力的密码,红色力量在互动体验中直抵师生心间。“红色家风守初心”主题教育活动中,开国少将龙开富之孙龙小钢、张蕴钰少将之子张旅天作为特邀嘉宾,以家族记忆为鲜活注脚,深情讲述革命先辈“一根扁担挑革命”“隐姓埋名铸核盾”的忠诚信仰。跨越时空的赤子之心,与师生们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深深的共鸣,让大家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医者使命的信念。

井冈山2.jpg

追寻红色足迹:让革命传统涵养职业精神。实践教学中,编草鞋时指尖磨出的红痕,让成员们在草茎交错间读懂了“艰苦奋斗”的分量,正如医护人员默默坚守岗位、不畏辛劳的付出。重走挑粮小道,肩头扁担与红土小径的碰撞,让“自力更生”的信念随汗珠渗入心田,激励着学子们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不断提升自我,从容应对各种挑战。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内,苍松翠柏环绕着烈士纪念碑。成员们低头默哀时,耳畔仿佛回响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誓言。墓碑上的名字虽已褪色,但“初心”二字在大家心底愈发清晰,更加坚定了为医疗事业奉献一生的决心。八角楼的灯光映亮凝视的眼眸,“实事求是”的箴言在成员心中扎根,提醒着大家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位病患、每一项操作。马源急行军的红旗与口号里,同伴相携的默契让“团结”二字有了滚烫的温度,这与医护工作中团队协作、共同为患者健康努力的精神高度契合。自制红军餐时,粗瓷碗里的红米饭与南瓜汤,盛着军民共饮的温情,让大家体会到红米饭、南瓜汤凝聚而成的血肉之情。黄洋界炮台上,山风送来的“敢打必胜”勇气,成为青春担当的注脚,鼓舞着大家在面对医护工作中的困难与挑战时,勇往直前。夜唱红歌时,《映山红》《东方红》等红歌的旋律裹着红土地的体温,让白日里触摸的红色印记,在青年心中熔铸成前行的力量。

井冈山3.jpg

服务老区人民:用专业知识服务群众健康。实践调研环节,实践团成员们深入井冈山地区街巷,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聚焦当地老年人慢性疾病状况展开实地走访与医学科普。街头巷尾的树荫下、休憩的石阶旁,大家主动与乘凉的老人攀谈,耐心讲解相关医疗护理知识,一笔一画记录他们的健康状况与生活细节。从高血压的日常管理到关节炎对活动的影响,从就医便利性到家庭照护情况,都承载着我校学子对老区长辈健康的关心,也让青年们在贴近乡土中,读懂红色土地上“民生为大”的当代注脚,更深刻地理解了医疗工作对于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意义。

井冈山4.jpg

此次井冈山之行,既是一场红色基因的寻根之旅,也是一次贴近民生的实践课堂。从编草鞋、重走挑粮小道中触摸艰苦奋斗的底色,在八角楼灯光、黄洋界炮声里感悟信仰的力量,于烈士陵园的默哀中读懂初心的重量,成员们在沉浸式体验中,让红色精神从历史叙事变为可感可知的精神养分,红土上的躬行与街巷间的问询,共同勾勒出青年与这片土地的深刻联结。我校学子将继续传承先辈的理想之火,用脚步与真心,在未来工作岗位上续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努力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钱海鹏/文  朱晶晶/摄  万林、任嘉佳/审)


打印   关闭
上一篇:我校赴弋江区人武部开展“八一”走访慰问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